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

當新馬戲遇見了老蘇聯電影?!這就是令人驚嘆的芬蘭新馬戲《討論》


LIVENESS performance in a mediatized culture
在媒體化的時代裡,表演藝術和媒體究竟是敵人還是夥伴?這是媒體與表演藝術經典論述─《LIVENESS》這本書中,作者Philip Auslander開宗明義提出的疑問,但是在接下來的文字裡頭,Philip Auslander已經有了定論。

如果就文化經濟的角度來看,表演藝術跟媒體彼此競爭,但更正確的說,表演藝術根本不是媒體的對手,特別在電視都已經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當下。

可是換個角度想,現在的許多藝術家,不就在試著把媒體給拉進劇場裡嗎?而且他倆共存所製造的魔力,又能夠把「虛實」給融合一體─讓實體的表演者和虛幻的影像在同一個場域裡共存、互動,進而在劇場這樣的迷幻空間當中,產生出「1+1超過2」的魔力!

而這樣的魔力,在我們看過來自芬蘭「WHS+ayrOop」的《討論》簡介片後,就源源不絕地縈繞在我們腦海裡!

《討論》圖片
《討論》的表演者組成非常特殊,由魔術師Kalle Hakkarainen、雜技表演者Ville Walo、佈景服裝設計師Anne Jamsa所組成,特別著重在魔術、雜技和影像的相互關係上;而這樣的特點,在本次的《討論》當中表現得一覽無疑!

空間多變,影像設計、敘事風格和手法呈現出一種近乎「魔術」的質地,更特別的是,舞台上的投影方式,並非一般的平面投影,就彷彿哈利波特裡才會出現的「活生生的報紙圖片」一樣─可大可小、可進可遠;更重要的是,它們用媒體影像,輔助了自己的魔術/雜耍技藝,讓整個舞台空間都成了一本魔幻的故事書。

更厲害的是,它們的影像巧妙地運用了老蘇聯電影,讓整體視覺呈現出「超越時間」的美感。在2006年《討論》(Keskusteluja)就已於芬蘭國家畫廊─奇雅斯瑪劇院進行首演,並且大受好評!

終於,在2011年的10月,《討論》要從遙遠的北歐飄洋過海來到亞洲的關渡藝術節,為我們呈現這樣炫麗的視覺饗宴;它們究竟要討論甚麼?究竟用馬戲/雜耍/多媒體影像組成甚麼樣令人驚嘆的作品?

不瞞您說,就連我們都很期待!!

●《討論》演出簡介影片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rfVXDM6rPc

●相關演出資訊:
跨領域類:芬蘭《討論》Keskusteluja
演出時間:10月28日(五)19:30
          10月29日(六)14:30、19:30
          10月30日(日)14:30、16:30
演出場地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
票價:400元
演出團體:WHS+ ay-rOop(芬蘭)

WHS簡介:WHS是來自芬蘭的當代馬戲/視覺戲劇組合,由魔術師Kalle Hakkarainen,雜耍表演者Ville Walo和佈景及服裝設計 Anne Jämsä組成。在過去的十年間,迅速崛起於芬蘭。

他們的馬戲創作已經成為一種現不斷變化的形式,這形式中影像特為重要,他們在劇場藝術上被稱為前衛。他們的演出以及馬戲劇場總是走在時代的尖端。

他們已經帶著8個演出跨越了30個國家,拜訪過近100個世界知名的藝術節、馬戲團、劇場以及偶劇場:在芬蘭,挪威,丹麥,愛沙尼亞,拉脫維亞,德國,荷蘭,比利時,盧森堡,法國,葡萄牙,西班牙,意大利,希臘,匈牙利,克羅地亞,塞爾維亞,烏克蘭,波蘭,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國以及美國,巴西,哥倫比亞,阿根廷,中國,澳門,南韓和日本。

歷年表演節目:Waloville(2002年),Odotustila(候車室/國家的等待,2003年),Katoamispiste(消失點,2004年),Keskusteluja(討論,2006年),Puun SYY(木纖維 /樹的故障2008)Rautakeuhko(鐵肺2009年),Nopeussokeus(速度失明/運動失明2010年)和Mortimer(201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