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

以舞蹈體現個人對歷史的反思——《世界博覽會》World Fair



拉希德‧烏蘭登 Rachid Ouramdane
法國編舞家拉希德‧烏蘭登(Rachid Ouramdane)所編製的《世界博覽會》World Fair 絕對是你必須屏氣凝神來觀賞的聲音裝置舞蹈!結合現場聲音表演、影像和舞蹈的呈現,讓穿梭在多種複雜裝置的舞者和聲音藝術家,能以極為流暢的步調,來敘述一段段個人主觀式的歷史印象,不禁感嘆人物更迭的稀鬆平常,及掌握發言權的權力之龐大。

下午小編搭上技術彩排場的順風車,只見台上有座三角鋼琴,週邊散落著許多樂器、喇叭和一些一時叫不出名字的裝置器材們,一群法國佬們在舞台上和觀眾席隔空討論些事情,細看還有電子琴、電吉他、兩隻鼓、一堆拼得非常奔放的效果器、mixer 和許多踏板,再打聽了一下,真不愧是法國團隊,居然還使用 1968 年製古董級的真空管磁帶效果器,和現代復刻的唱片機等等等,連燈光的框架都是專程從海外運來,器材總重達 500 多公斤,也是以一種中量級貨櫃的姿態坐擁今年關渡藝術節器材之冠的寶座!


 由於剛進廳內時場燈大亮,所以很好奇,在這麼多項裝置幾乎可說是不經修飾的的舞台上是要怎麼呈現?但當場燈一暗,切換成冷冽的淡藍色水銀燈時,所有散亂的陳設就消隱在幽微的舞台之中,實屬非常經濟且務實的高招。


讓-巴提斯圖‧朱利亞 Jean-Baptiste Julien(和他的玩具們)
開場由聲音藝術家讓-巴提斯圖‧朱利亞(Jean-Baptiste Julien)步入舞台中央,用手指觸動節拍器而發出第一種聲響開始;不禁讓人聯想到由瑞典導演歐拉‧辛蒙生(Ola Simonsson)與約翰.史特傑恩.尼爾森(Johannes Stjärne Nilsson)執導的《噪反城市》(Sound of Noise),片中無政府音樂家們的四場快閃演奏,也都在現場使用並遺留一個節拍器作為作品署名。


當然本作並非是著重在日常器物聲響的呈現,而是先後運用舞蹈、現場的聲響、燈光、舞台空間與影像等各種元素,來完整傳遞出本作所要談論的核心問題:「什麼東西是史書做不到,但舞蹈卻可以(What can dance do that history books can’t?)。」


烏蘭登在作品中想要凸顯出個人經驗和官樣的歷史差異點,透過上述的種種元素,以一種拼貼縫合的手法,透過舞台上表演者的身體,轉而探討當帶身分認同/定位(identity)的過程。


多年來烏蘭登曾編製了一系列「舞蹈/肖像畫」(choreographic portraits)的作品,探討個體和他們實際行為之間的各種關係。這樣並不是要美化這些隨處可見的行為(雖然藝術本身就有美化的外延效益),而是以舞蹈的與會重新編排,帶給觀眾一種新的蒙太奇般的概念——即編舞家所想表達的一種個人主觀式的歷史印象。

甫/撰文


相關演出訊息:

拉希德.烏蘭登|法國

10/19(Fri ) 19:3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